明年起,我市将实施全国性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治疗的25种药品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 市医疗保障局局长赖蓉上午做客我台《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时透露,今年以来,我市稳步推行药品带量采购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药价降幅明显。截至今年10月,这项改革措施已推动我市药品价格同比降幅14.07%,让利群众约4500万元。往年各家医疗机构一般都是在一家省平台采购药品,各自采购各自的。今年医保局引导全市的公立医疗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采购,它的一些常用药、临床用药的价格比同类型的有所降低。我们还让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部门都在这个平台采购,以量换价,带量采购,价格将降低很多。 2018年,我国以国家谈判的形式对17种抗癌药进行降价,包括针对肺癌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涵概12个实体肿瘤药与5个血液肿瘤癌症用药,平均降幅为56.7%。目前,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均采购了这17种抗癌药。与此同时,以防就诊医疗机构出现药品短缺,市医保局出台了国家医保谈判中抗肿瘤部分药品门诊治疗期间用药费用结算的相关规定,保障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参保人,在进行门诊特定病种治疗时可以购买到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我们在惠城区经过公开遴选,定了几家机构可以购买抗肿瘤药。但是不能随意购买,必须在拿到外购药处方的情况下,到定点协议机构购买这些药。如果你是参保人,就按照个人自费40%、医保基金交60%的比例支付报销。这也大大降低了患者在医疗机构之外的药店购买药的费用。 今年4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在全国11个城市推开,通过带量采购, 试点城市包括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药品在内的25药品价格降幅达56%。按照统一部署,明年1月1号起,这一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届时,这 25种药品价格在惠州的售价将在原来试点基础上再下降25%。市医疗保障局局长赖蓉:以往11个城市有25个药品进行带量采购,现在全国是25个省份的若干个城市进行集中采购,这个采购量就大了。2020年我们惠州也在这个范围当中,就是公立医疗机构一律上国家药品采购平台,对已经降价的25种药品进行采购。 此外,市医保局还计划在医用耗材采购方面推广实施带量采购改革,进一步降低参保人的医疗费用。 我市拟在年底前上调6岁以下儿童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扶持我市儿童专科医院和其他医院儿科的发展。 高压低收入是惠州儿科医生们的普遍感受。以一台临床手术为例,儿童的血管、肠胃等器官比成人小得多,手术的难度和精细度也高得多。但这些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并没有与此成正比。儿科医生张女士:二胎政策放开后,儿科医生真的是挺忙的,无论是急诊还是门诊,加班加点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工作忙确实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诉求。同个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确实是我们儿科医生的待遇最低,多多少少心里会有点不平衡。 二孩政策实施后,儿科医生"高压、低收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为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扶持我市儿童专科医院和其他医院儿科的发展,市医保局今年8月启动6岁以下儿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对6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不超过30%的加收政策。市医保局局长赖蓉:就是让儿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价值通过价格调整来体现。以前门诊是多少钱,现在上调几块钱,对一些项目我们进行适当的调整。当然这个调整不是随意的,是根据文件要求就是在临床诊断中能够体现儿科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特点的医疗服务项目,我们梳理了一下有269项。 6岁以下儿童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上调将在年内实施。我台特约评论员、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建勇认为,我们一定要体现专业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才能够形成一个长久的用人机制,不然的话如果不能留住人才,最后损害的还是市民的切身利益。所以适当地调价作为老百姓来说应该是理解的。当然这里要把握一个平衡点,就是既要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又要让老百姓承担得起。 记者卓暎芸报道
|